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直播年会员原价,现仅!
长按识别加入直播年会员!
患者,男,26岁。主因左髋关节扭伤后疼痛,活动受限8个月门诊入院。患者8个月前跑步过程中扭伤左髋关节,伤后感腹股沟区疼痛,深蹲受限。经过休息、服用止痛药后症状减轻,但仍感腹股沟区隐痛。患者深蹲时疼痛加剧,下蹲或久坐后站起时疼痛严重,步行超过m疼痛加重。曾多次就诊,多诊断为“髋关节滑膜炎”或“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甚至“股骨头坏死”。保守治疗无效。既往病史无。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精神疾患、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专科查体:
左髋关节腹股沟区压痛明显。屈曲受限,仅达90°。内旋受限较对侧差20°。无明显叩击痛。髋关节前方撞击试验阳性(图1);髋关节后方撞击试验阴性(图2);Thomas征阴性;“4”字征阳性(图3)。
图1 前方撞击试验屈髋、内收、内旋引发疼痛或活动受限为阳性图2 后方撞击试验伸髋、外展、外旋如引起髋关节后方疼痛为阳性,该患者为阴性图3 “4”字试验对于股骨髋臼撞击症患者不是特异性检查,但很多患者“4”字试验阳性,患侧(右图)股骨外髁与床面距离明显大于健侧(左图)放射学检查:
X线片:骨盆正位片可见左侧髋臼外缘增生,髋臼前壁轮廓线超出了髋臼后壁轮廓线的外缘形成“8”字征。股骨头颈接合部外侧可见增生(图4)。
图4 “8”字征
MRI:髋臼外缘增生,髋臼盂唇信号不均匀,边缘有不规则高信号。股骨头颈接合部增生,关节积液(图5)。
图5 髋臼外缘增生(细箭头),髋臼盂唇损伤(粗箭头),股骨头颈接合部增生,关节积液(弯箭头)
三维CT:髋臼前外缘与股骨头颈接合部增生(图6)。
图6 股骨头颈接合部增生(粗箭头),髋臼前缘增生(细箭头)
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类风湿因子、血沉、抗链“O”、HLA-B27均在正常范围内。
诊断:①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左);②髋臼盂唇损伤(左)。
01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定义是什么?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FAI)是与髋关节运动相关的临床疾病,是指由于髋臼或股骨的形态异常,加上剧烈的髋关节运动,反复碰撞、损伤关节内的软组织结构,导致髋关节疼痛的一种临床病症。
FAI有5个基本要素,包括:
①股骨和/或髋臼形态异常;
②股骨和髋臼非正常接触;
③导致这种异常接触和碰撞剧烈的超生理运动;
④重复运动导致持续损伤;
⑤存在软组织损伤。
02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形态学异常有哪些分类?根据形态学异常的部位FAI可分为凸轮(Cam)型、钳夹(Pincer)型和混合型3种(图7):
凸轮型FAI多见于30岁以下青年男性,是由非球形股骨头或股骨头颈交界区的骨性突起导致,骨性突起多位于股骨头颈部前上方或前外侧;
钳夹型FAI多见于中年女性,由局限性或普遍性骨性髋臼过度覆盖导致,前者包括髋臼前壁过度覆盖、髋臼后倾等,后者包括髋臼过深及髋臼前突。
混合型FAI最常见,同时存在凸轮和钳夹两种撞击。
图7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形态分类。钳夹形(A)、凸轮形(B)和混合形(C)
03如何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诊断需具有症状、临床体征和影像学表现。
症状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后髋关节周围疼痛,多局限于腹股沟、大转子侧方、臀后部,“C征”较典型,休息后疼痛可减轻。
体征
临床查体主要阳性体征包括髋关节活动受限、内侧/后侧撞击试验阳性、4字试验阳性、Drehmann征阳性(图8)。
图8Drehmann征阳性:患者平卧,屈髋过程中,髋关节不自主发生外展外旋影像学检查
FAI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包括:常规X线检查、螺旋CT检查、常规MRI检查及直接髋关节造影核磁检查等。
主要阳性发现包括:
股骨:股骨颈干角减小、股骨颈前倾角减小、股骨头颈结合部呈凸轮样、枪柄样,股骨头颈偏心距减小;
髋臼:髋臼过度覆盖或后倾,髋臼过深,头颈结合部凹陷或囊肿形成;
继发性:髋关节创伤性、发育性畸形。
04影像学检查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