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后我们大部分人的养老都要去养老院了。
不过现在的养老院也跟以前的不一样,各种服务设施越来越完善,条件也会越来越好,对于很多的老人来说,养老院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养老去处。
一个80岁的阿姨,她一个人住在一处老房子里,生活上的不便,情感上的孤独,让她也想跟着邻居的老姐妹一起去养老院,但是她不能去。
一起看看阿姨不能去的原因是什么?
01
阿姨姓张,80岁了,老伴儿几年前去世,她一个人住在一处老房子里。
不过虽然房子旧,但地角特别好,去哪都方便,楼下就有一个农贸市场,买菜也很方便。
张阿姨是老住户了,以前楼里有几个关系好的老姐妹,不过上了岁数之后,有的被儿女接走了,有的住进了养老院,现在只剩下张阿姨一个人,平时找不到个说话的人。
张阿姨有2个儿子,都没有退休,大儿子下岗后在一家商场的地下停车场当保安,每月工资多,孙子毕业后在外包公司做制图员,但是孙子嫌活累,总是干一阵儿就在家休几个月,已经31岁了,还没结婚。
二儿子条件要好一些,但是孙女没考上好大学,被儿子送到国外读书了,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也是一笔大开销,所以二儿子一家也是节衣缩食的。
张阿姨自己有退休金,每月多块,如果张阿姨自己用怎么都够了。
但是看两个儿子生活都很难,所以张阿姨的退休工资大部分都贴补给了儿子。
02
80岁的张阿姨身体已不如以前,她腿有滑膜炎,家又住在4楼,上楼慢慢上,倒是还可以,可下楼很费劲,只能把着楼梯往下挪。
所以除了买菜,张阿姨很少下楼,自然也没人跟她说话,总看电视一是嫌费电,二是总看眼睛也不行,平时阿姨总是扶着窗台看着楼下光景。
张阿姨跟两个儿媳的关系都不太好,大儿媳嫌弃老公没本事,对她儿子恶言恶语的,张阿姨自然不高兴,几次教训大儿媳,于是大儿媳妇不上门了。
二儿媳又生气张阿姨偏心大哥家的孙子,所以跟张阿姨关系也不好。张阿姨是有些偏心,毕竟是长子长孙,但在钱和物上张阿姨也没有亏待二儿子家。
不过儿媳妇对她不好,她也没有去计较,张阿姨能自理,一个人生活对现在的她来说没有问题,但就是感到孤独寂寞。
虽然儿子们会来看望她,但是他们总是来去匆匆,而且自己说的话儿子们也不爱听。
张阿姨怀念以前老邻居在一起的时光,人老了还是和同辈人有共同语言。
但是现在楼里的老住户就剩她自己。
头一阵儿,去了养老院的老邻居田姨回来了,78岁的田姨过来看望这位老姐姐。
田姨跟张阿姨说:现在住养老院不错,每天有人把饭送到跟前,屋里有人打扫,有个头疼脑热的养老院有医护人员,关键是大家可以一起活动,一起打个扑克,一起锻炼身体,每天忙叨叨的一晃就是一天。
田姨劝张阿姨说:不如你也来养老院吧,我们还能一起做个伴儿。
说实在的,张阿姨真的动心了,她倒不是觉得养老院别的地方好,只是有一点,有人能一起聊聊天,就不会感到那么寂寞。
可是她听田姨说,最少也要元的费用时,她打消了念头。
张阿姨现在一个月的生活费还不到块钱,这还包括水电煤气费。
自己在家每月至少能省下一半儿多的费用,这钱她就可以多贴补儿子。
03
田姨一直对张阿姨这么宠着儿子,表示不理解,劝她:你都80岁了,多为自己想想。
但张阿姨仍旧是选择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退休金的大部分都给了儿子们。
儿子们来看望她的时候,会给她捎菜过来,不过张阿姨会把钱给他们,而不用出去买菜的张阿姨有时几天不下楼。
不过最近张阿姨也打算住养老院了,但是不要以为是张阿姨想通了,原因是迫不得已。
因为孙子终于要结婚了,但是结婚没有房子,大儿子为此很发愁,虽然也攒了一些钱,但买房还不够。
张阿姨知道了就跟儿子说:要不把老房子卖了,我去住养老院,卖房子的钱给孙子买房子用。
虽然是老房子,但是因为地角好还是能卖上价钱的。
张阿姨虽然不舍得住了几十年的房子,但为了儿子,为了孙子她也只能这么办。
不过二儿子知道了之后,跟张阿姨说:“如果卖房子,钱也得分我一半”。
其实二儿子家的收入不错,虽然女儿在国外,他也是能应付的,但二儿子平时一直跟张阿姨哭穷,所以张阿姨平时分给儿子们的钱都是平均的。
但是这套房子,老伴儿活着的时候就说了,以后要留给孙子,当时二儿子也是同意的。
但现在二儿子反悔了,张阿姨跟儿子说:卖房子的钱要多分给老大,因为那是给孙子的。
最后二儿子提出以后老妈的工资卡给他把着,除了交养老院的费用,剩下的由他支配。
张阿姨同意了。
其实卖了房子去养老院,对张阿姨来说也不是坏的结果,因为自己有退休金,以后养老也不会是大问题,但一点钱都不留给自己真的太不明智了。
结语:
张阿姨让我想起一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
为了儿子,张阿姨真的尽力了。
这就是很多的中国父母,一辈子只想着儿女,无论怎么委屈,都心甘情愿。
但父母越是如此,通常儿女越不自立,越不成材。
张阿姨的儿子们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孩子,心安理得地啃老80岁的老母,这样的家风传给儿女,会有什么好结果。
养老是一个大问题,关系到每一个人。
对老人来说:人老了,就应该多考虑自己的养老生活,儿女们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奋斗。这样不但是为了自己,也是儿女的福音。
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当父母的再为儿女规划,如果儿女不努力也是空忙活。
不要说我们普通人,就是古代君王都做不到一朝谋划,儿女就能永远受益。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他的子孙能世代尊享富贵,把他的亲生儿子全部封王,给了大量的封赏,真的是享天下的是子孙,可是筹划的再好,也有局限性,他的子孙最后有不少穷困潦倒,甚至饿死。
所以对待儿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像张阿姨这样苦了自己,贴补儿子,并没有让儿子们的生活有大的改善,反倒是助长了儿子们的贪念和懒惰。
孙子年纪轻轻就怕吃苦,在应该奋斗的年纪却不知努力。
二儿子本来生活不错,却去攀比,收刮母亲,把着老母亲的工资卡由自己支配,培养出这样自私的儿子,付出再多,都不会被感恩。
这样的父母也并不是真的为儿女们着想。
对于儿女们来说:总想去索取的人,永远不会有大的出息。
已经长大成人,父母就不再有义务去照顾,而作为子女不能好好照顾母亲,却反过来要80岁老母亲来贴补自己,人生就太失败了。
只知向老母亲伸手要钱,却不知感恩的儿子们,看着老母亲一个人孤独地住在老房子里,不去想好好照顾陪伴,真的愧为人子。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言传受教是对儿女最好的教育方式,多去关心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父母,让他们有个幸福的晚年。
不要到时才知后悔,去承受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
—END—
我是夏日莲儿,平凡世界的平凡人,愿以普通人的视角,和您探讨人生的酸甜苦辣,分享人生感悟,喜欢就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