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症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一种。
一、病因病理
RA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急性期滑膜表现为渗出性和细胞浸润性。病变进入慢性期,得滑膜变肥厚,形成许多绒毛样突起,突向关节腔内或侵入到软骨和软骨下的骨质。它累及中、小动脉和(或)静脉,管壁有淋巴细胞浸润、纤维素沉着,内膜有增生,导致血管腔的狭窄或堵塞。
血管炎可发生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外的任何组织。类风湿结节是血管炎的一种表现,常见于关节伸侧受压部位的皮下组织,也可发生于任何内脏器官。结节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组织,周围有上皮样细胞浸润,排列成环状,外被以肉芽组织。肉芽组织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二、临床表现
RA发生于任何年龄,80%发病于35~50岁,女性患者约3倍于男性。
RA的临床表现多样,从主要的关节症状到关节外多系统受累的表现。多以缓慢而隐匿的方式起病,在出现明显关节症状前可有数周的低热,少数患者可有高热、乏力、全身不适、体重下降等症状,以后逐渐出现典型关节症状。少数则有较急剧的起病,在数天内出现多个关节症状。
三、发作部位
类风湿常犯部位包括手、腕、足等小关节,但其它部位也会发作,如颞颌关节,腰部等等。其他还可有肘、肩、颈椎、髋、膝关节等。
四、病程分期
早期:早上起来有晨僵活动一会有好转,起初单个手指疼痛肿胀,并且天气变化时疼痛有加重,后发展为对称性疼痛,其持续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中期:开始侵蚀到其他关节,造成关节疼痛加重肿胀活动受限,变形等。
晚期:大部分关节出现变形残疾,生活不能自理,部分患者导致其他病变等。
除此之外,可伴有体重减轻、低热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状。
五、医学检查
类风湿因子(RF):正常范围为0-20。意义:是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沉的正常值(ESR)男性:0-15mm/h女性:0-20mm/h意义:反映病情活动情况。
抗O(抗链球菌溶血素):正常值是0-左右。意义:辅助确诊是否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反映链球菌感染的情况。
C反应蛋白(CRP):0-10左右。意义:反映炎症的活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