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滑膜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寒露已过,且行且珍膝帮你的膝关节
TUhjnbcbe - 2025/1/23 19:50:00

10月8日9时39分,“寒露”节气已过

寒露,是一场从凉爽到萧瑟的过渡

一次从秋天向冬天的进发

一个透着寒意却多姿多彩的日子

此时节

空气里有凉凉的桂花香和寥落的虫鸣

大地上的一切讯息

都随斑斓的落叶齐齐地指向了深秋

一些人会有这种感觉:膝盖好像“进了风”,穿得明明比别人多,膝盖却怎么也暖和不起来,摸上去凉凉的,有时甚至还会酸痛肿胀。

为什么一到秋冬天,我们的膝盖就会难受呢?一条秋裤能够管用吗?今天小历就来给大家讲讲秋冬天如何保护我们脆弱的膝盖。

感觉关节冷,其实是血液循环

不好在一定程度上,温度是膝盖健康的风向标。造成膝关节发凉最常见的原因是膝关节滑膜炎,其次是髌骨软化、髌骨关节炎等退变性疾病。

这些疾病都属于自体无菌性炎症,在炎症因子的刺激下,膝关节局部的神经和微循环会变得敏感,进而使患者产生膝盖发凉的感觉。

正常膝盖

正常膝盖表面摸起来温热,血管分布丰富,血液及淋巴循环充盈,可以输送更多营养进入关节腔,也可以把炎症因子更快地排出。

发凉的膝盖

如果膝盖表面摸起来发凉,则说明血管分布较稀疏,血液及淋巴循环较弱,营养没办法源源不断供应到关节内部。长此以往,关节滑膜细胞就会消极怠工,磨损下来的软骨碎片无人清理,新鲜的关节滑液供应不足,产生的炎性物质便得不到妥善清理,膝关节就会越来越脆弱,最后很可能会发展成骨关节炎。所以如果发现膝关节发凉的情况出现,一定要非常重视。

因此,膝盖发凉并不是冻出来的,而是代表你的关节里面有炎症啦!

常见的膝关节炎主要有两种:

1、滑膜炎

这是一种无菌型炎症,中老年人运动过度,或受到冷热刺激,滑膜就容易受到磨损,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

2、痛风性关节炎

中年人应酬较多,经常吃大鱼大肉。海鲜、动物内脏等食物中含有嘌呤,可转化为尿酸,如不能顺利排出体外,沉积在关节里,就会导致关节肿痛。初时多单个关节,且以大足趾的跖趾关节多见。

膝关节退化不可避免它的一生要经历4个阶段

阶段一:关节发育(18岁以前)

由于此时属于发育阶段,这一阶段的疼痛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骨骼发育带来的生长痛,二是活动量过大引起的关节损伤。

阶段二:完美状态(18岁~30岁)

一般来说,人类在这个阶段的身体机能是最好的。正常情况下不会有多严重的伤病,但如果过度使用,也会造成关节提前损耗,出现剧烈疼痛。

如:跑步姿势不当、长时间保持膝关节弯曲坐姿、上下楼梯或者走坡路时带来的疼痛;身体及大腿猛然内旋,半月板撕裂带来的痛,都可能是膝关节受伤的表现。

阶段三:开始磨损(30岁~45岁)

到30~45岁,髌骨软骨产生了早期轻度磨损,会出现一次脆弱期,出现短期的膝关节酸痛。这一般持续几个星期到几个月,休息几天就好了。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对膝关节的使用就不能再随心所欲了。

比如软骨磨损,会影响膝关节活动,磨下来的碎屑还可能刺激膝关节周围结构;常穿高跟鞋的女性膝关节也往往更容易受伤。

阶段四:急需保养(45岁以后)

假设每天走1万步,45岁以后膝关节大约要经历1亿次以上的机械磨损。磨损下来的碎屑在膝关节里越积越多,会进一步加重膝关节的退变。

这一时期,骨质开始逐渐流失,膝关节的坚固程度随之下降。中年后膝关节持续退变,稍微受到不良刺激,就会产生一系列病症,这时候应该节约使用关节,减少剧烈运动,尤其是上下楼梯和爬山,必要时可以使用拐杖来减轻膝关节承受的压力。

日常生活中这7个动作特别伤膝盖!

1、没有运动习惯,就别暴走

很多上班族,经常会为了增加运动量,突发奇想来个暴走,这对膝盖的损伤很大。对于没有什么运动习惯,并且保持着长期坐姿习惯的人来说,通常腿部肌肉力量是不足的。走路姿势很难控制步幅,着地后又会因为肌肉力量不足,而造成膝关节位置的不稳定。

健步走的时候尽量避免迈大步,尽量不要把前腿伸得太远,避免绷紧腿或膝盖向前迈步,让身体走得自然,就是最舒适的。

最后还是要提醒一句,没事别搞啥突击运动,伤身!

2、别在水泥地上长时间跳绳

疫情期间,跳绳减肥变成了一个热门的减肥运动。很多人随手拿个绳子就到小区楼下跳绳练习。

但跳绳也要选对地方,一般小区的地面都是水泥地面,不能对跳跃落地过程产生的冲击力有缓冲作用,这样对膝关节的冲击是比较大的。

长时间就容易造成伤害,对于膝盖已经不好的人来说,更应该避免。

如果想选择跳绳减肥,建议选择塑胶跑道(或者小区里的运动场)这类有一定缓冲的地面进行,减少跳跃带来的膝盖冲击。

跳绳的姿势也可以适当调整,膝盖稍稍弯曲,脚前掌先落地,对膝盖更友好。

3、下山下楼梯别太快,最好借助工具

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不仅难还伤膝盖。特别是下山下楼梯过程因为惯性,容易一溜烟跑得快更伤膝。下坡下山的时候,从略高一点的地方迈到更低的地方,脚踩到地面的瞬间,膝关节会承受了地面的反冲力,速度越快,反冲力越大。

加上很多人缺乏运动,膝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都不够强壮,着地的瞬间,就会因为不稳而左右晃动,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

建议徒步的时候备好登山杖,下坡可以用它来借力,给膝关节减减负。另外,尽量保证整个脚掌接触台阶,如果感觉的膝盖不适,还可以试试侧身下山或下楼。

4、骑自行车要调整好坐凳,再上路

骑自行车如果长时间坐凳不合适,一骑就是半小时,膝盖可是最大的伤家。

上车之后可以测试下:如果踩到底膝盖还是弯曲的,说明坐凳太低了,反之就是高了。当这个距离过近时,膝盖会「顶」得很靠前,一般容易在膝盖前侧感觉到胀痛。而这个距离足够大时,膝盖会因为够不到,无法充分发力而「瑟瑟发抖」,一般容易在膝关节后侧膕窝感到酸胀。

如果骑得时候感觉到这两种情况,可以看看是不是坐凳高度问题,及时调整。

5、盘腿坐不一定「养生」,但伤膝盖

当盘脚坐的时候,膝关节处于屈曲状态,由于重力的作用,膝关节会承受下沉的力量,导致内外侧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久而久之,膝关节也容易出现变形。

虽然网上宣传了很多盘腿坐的好处,比如提高身体柔韧性,比如锻炼筋骨,消除精神上的压力和烦恼。不过这些好处尚无真正的科学定论,但是盘腿坐可能危害到我们的膝关节那是肯定的。

如果还是忍不住要盘腿,那可以试试换种方式:每次只弯一条腿,尽量自然舒服,不要用力将脚向下积压,这样做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盘脚坐对膝盖的伤害。

6、久坐也伤膝盖,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坐着看起来是一个很养膝盖的动作,但其实,一旦坐久了也是很伤膝盖的。本身关节软骨的血管滋养就较少,一般只能靠关节液的渗透来保持新陈代谢。一旦长期坐着不动,会降低关节滑囊的营养传递,让软骨“饿死”。

日常久坐较多的人,建议每1小时就起来走动一下,活动一下关节。

7、蹲坑要控制时间

很多人知道上厕所时间太长容易得痔疮,但却不知道,蹲坑时间太长也伤膝盖。

蹲坑的姿势,其实是进阶版的深蹲。当蹲姿大于90度,膝盖内侧关节的挤压会变大,造成髌骨内侧面的磨损。

所以,蹲坑还是速战速决的好,尽量控制在3分钟内。

5招帮你的膝关节“续命”

避免“老来受罪”,膝关节就要省着用,更要从年轻时开始保护。

第一招:控制体重

步行时,膝盖承受的力量是体重的3~6倍。

打个比方,一个体重正常的人提了一袋10公斤重的米,那么每走一步,他的膝盖受力增加30~60公斤;

如果体重超重10斤,他在日常生活中,膝盖就像一直扛着一袋30~60公斤的米。

这还只是在步行状态下,剧烈运动(如跑跳时)承重就更大了。

所以,减轻体重,就能极大减少对负重关节的负担,降低磨损。

医学上评价是否肥胖最常用的指标,是体质指数(BMI)

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

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

第二招:规律锻炼

对关节最健康的运动方案

运动前热身10分钟,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每周不少于5天。

最好的锻炼方式是骑车、游泳等。骑车时,人体大部分重量在臀部,膝盖受力小。

第三招:合理补钙

尤其是40岁以上的女性。

当骨质疏松时,关节容易患病、

这就如同房子的地基不牢,墙就容易倒。

第四招:重视疼痛症状

当关节有酸痛不适时,表明它开始出问题,可能是运动过多,也可能是缺乏运动导致的。

千万记住,疼痛就是停止运动的信号。

此时先休息,不要不当回事。

第五招:“省着用”膝盖

平时生活中,避免负重太多。腿部肌力不够强的人要少爬山;长期需下蹲干活的人,坐个矮凳子,可以有效“节省”膝关节寿命;久站不动的人,要刻意动一动。

需要注意的是,肌肉疲劳时一定要休息,肌肉力量薄弱时,关节受到的冲击伤害成倍增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寒露已过,且行且珍膝帮你的膝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