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决议猜想全部应验!细数“屠杀”美元的四宗罪
美联储决议让周三成为美元的屠杀日。尽管美联储如期去除耐心一词,但会后声明及耶伦讲话传递出相当鸽派的信息,包括下调利率展望及对强势美元的警告等。事实上,FX168财经在周三早间文章FOMC决议终极大猜想美元此战凶多吉少?早就对此次会议做出猜想,结果也完全符合我们此前的预期。本文将为投资者一一列举美元暴跌的四大元凶,并展望美元后市走势。
一如预期,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周三(3月18日)放弃保持耐心的措辞,向备受期待的自2006年以来首次加息迈进了一步,但美联储(FED)大幅下调未来几年的利率路径预估,并调降了美国经济前景预估。
此前近90%接受彭博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在为期两天的FOMC会议于周三结束之后发布的声明中,美联储官员将删除保持耐心这个承诺。
联邦基金利率自2008年12月以来一直处于低位。联储上次升息是在2006年6月,当时楼市炙手可热,且经济增长强劲,促使美联储将目标利率上调至5.25%。
FOMC会后声明和美联储主席耶伦(JaYellen)讲话后,美元指数应声暴跌。
其他市场方面,美国股市急升,油价跳涨多达5%。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3月2日以来首次跌至2%之下。
根据使用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合约追踪联储加息预期的CMEFedWatch,利率期货目前反映出联储首次加息在10月的机率为67%。在美联储发布货币*策声明前,交易商预计首次加息可能在9月。
据彭博利用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合约计算,美联储在9月份将基准利率自近零水平上调的可能性降至39%,周二为55%。期货交易员们将6月份加息的可能性大幅下调至11%。
FOMC投票委员中仍有两名认为首次加息需要等到2016年。
美元暴跌的四大元凶
1.改变美联储点阵图预期暗示未来利率升幅将放缓
在新公布的一系列预期当中,美联储官员们将2015年底联邦基金利率预期中值下调至0.625%,12月份时的预期为1.125%。业界将联储的利率预估称为点阵图预估。
联储在下调利率预估的同时,还表达了对经济其他方面的担忧,所传递出的信息较投资者预期更加温和,从而导致市场对首次加息时间的预期从年中推迟至今秋。
2.耶伦对强势美元发出警告
美联储主席耶伦此次对美元走强做出了直接评价,称下调今年增长预期的一个原因是美元走强,是进口价格下滑的一个因素,同时也反映了美国经济的强劲。
耶伦周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元升值是导致美国出口增长减弱的一个原因。她说,美元升值也压低了进口产品价格,而且目前至少临时性推低了通胀。
自去年7月1日以来,衡量美元兑十大主要对手货币表现的彭博美元即期汇率指数大涨了21%。美联储官员们将美元升值的部分原因归于美国经济的相对强劲表现。美元也受到外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需求攀升所提振,因其收益率高于德国和日本等国水平。
在美联储为最终加息作准备的同时,美联储一直因经济数据阴晴不定而倍感纠结:就业岗位持续强劲增长,美国消费者需求良好,但国际油价重挫,以及美元大幅升值可能意味着,要实现联储设定的2%通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去除耐心一词不等于没耐心加息将取决于数据
美联储称,仍不太可能在4月会议上加息,且表示,调整加息指引并不意味着联储已决定了加息的时间。声明强调,未来加息决定将取决于未来经济数据的表现。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声明发布后举行的会上表示:不能因为我们在声明中弃用了耐心措辞,就意味着我们会变得没有耐心。
分析师和投资者一直密切关注联储是否会放弃保持耐心的加息指引措辞,以此作为向在每次会议上酌情考虑是否加息转变的信号。
耶伦说道:我要再次强调,今日调整利率前瞻性指引不应被解读为,暗示委员会已决定了首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区间的时间,此次调整更不意味着一定会在6月加息。
4.降低通胀预期、调降经济评估
联储在季度经济预期中,下调了对2015年通胀前景和美国经济增长预期。联储在*策声明中重申了对通胀低于预期的担忧,这部分是因能源价格下跌所致。
美联储周三下调了对美国经济活动的评估,称经济增长有所放缓。1月份时,美联储表示经济以稳健速度扩张。本月声明称,出口增速走软,房地产市场复苏依然缓慢。
经济指标方面,美联储预计2015年GDP增速为2.3-2.7%,12月会议时的这项预期为2.6%-3%。
2015年核心通胀为0.6%-0.8%,12月会议时的这项预期为1%-1.6%。
美国经济去年第四季年率增速为2.2%,而第三季曾劲增5%,创下11年来最高增速。
美元后市怎么走?
美元大跌严重打击美元多头,一些分析师指出,现在需要强劲的美国数据,才能让信心回归,短期内美元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当然,从中长期走势来看,美元前景依然看好。以下表格显示了在此前历次美联储改变措辞后美元指数分别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内的走势。
很明显,即便在第一个月内走软,美指指数的跌幅也相当有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元有望呈现更加明显的反弹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