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患者右膝关节疼痛3年多,近半年来,上下楼梯时疼痛尤为明显。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为骨关节炎,给予消炎止痛药治疗,并且在关节腔内注射了玻璃酸钠,但是症状缓解不明显。一次外出后,患者出现了双膝关节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夜间睡眠也不好。医院,医生给她开了一种以前从没用过的药物。女儿看了说明书后发现,这是一种抗抑郁药。骨关节炎和抗抑郁药有什么关系呢?医生解释说,骨关节炎患者出现疼痛的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认为它可能是一种混合性的疼痛,即同时存在伤害性疼痛和神经性疼痛。
伤害性疼痛是一种由躯体组织如骨骼、肌肉、皮肤、内脏等发生损伤引起的疼痛,比如骨关节炎的滑膜炎、骨病变和关节周围组织病变等,均可作用于外周痛觉感受器产生疼痛。
神经系统病灶或损害导致的疼痛属于神经性疼痛。它的发生机制包括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骨关节炎可引起炎症因子增多,使疼痛感受器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增强,局部的刺激就能让患者明显感受到关节的疼痛。
中枢敏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过度兴奋的状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伤害性感觉神经元对正常或低于阈值的刺激反应增加,即外周轻微的疼痛刺激可使痛感持续存在或增强,即使刺激消失,这种痛感仍然存在。
骨关节炎发出的刺激信号可以诱导脊髓过度兴奋,使患者对疼痛的感受放大。它是中枢敏化的结果,而医生开的这种抗抑郁药恰恰能够通过减轻中枢敏化作用来抑制疼痛传导,从而改善疼痛。
多项临床研究也证实,相关的抗抑郁药物可以明显减轻骨关节炎患者的慢性疼痛。对于那些使用抗炎止痛药效果不理想并伴有睡眠不佳、情绪焦虑等的骨关节炎患者,服用此药往往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作者单位:医院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