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家越来越重视养生,很多软件甚至推出了计步功能。很多专家都曾表示,走路是非常好的一种养生方法,既省时省力,也很少出现运动损伤。但是,走路也有限度,不顾不切地暴走,势必会得不偿失。
这些病都是走出来的
日行1万5——滑膜炎
前不久,一位刘先生想通过暴走减肥,每天走步以上。不到一周,就得了膝关节滑膜炎。医生说,是过度运动所致。
日行2万——膝关节积液
50多岁的张阿姨平时的爱好就是走路,没事经常到公园散步,每天至少走两万步。于是,膝盖受到了损伤,引起关节积液。
日行3万——大腿骨断了
60岁的王大爷因为太胖,想着减肥。每天暴走15公里,半个月以后,右边大腿部出现剧烈疼痛,去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大腿骨头“断了”。
每天走一万步,运动量就够了?
现在的很多计步软件和手环,都能如数记录我们一天的步数,这让很多抽不出时间运动的人,看到这些步行量就觉得自己已经达到运动的目的。
甚至,有很多机构还提出了“每日1万步”的口号,一时间掀起一股竞走热潮。
虽然每天一万步看似运动量很大,但单纯地看计步器,却并不能达到运动效果。
1.单纯的步数并没有显示运动强度。
研究显示,走路之所以对健康有益,取决于它的运动强度。如果你只是慢悠悠地走,并不能引起身体良性应激反应,对健康没有什么好处。
2.计步数计算的是你一整天的步数总和,其中就包括生活步数,比如上个厕所、买个菜等,这些对健康的好处都很有限。
走路促进健康?前提:每分钟步以上
研究表明,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天生活步数约有,而这些强度都很低,几乎无促进健康的作用。
试想想,去除这步生活步数,你一天的运动量就清晰明了了。
因此,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步数达到,就放弃原本的运动。
那究竟怎样的强度才叫运动呢?
美国体力活动指南经建议,成年人要确保每周5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分钟-步就算是中等强度。
所以,只有每分钟步以上,才算运动步数。
除了步频之外,还要算运动量,运动量=合理步频×运动时间,算下来就是每天步,这样才能促进健康。
健康走路,注意三点
1.不要过量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走路有利于健康,但过量的运动会让关节、肌肉都受到损伤。
单从步行来说,不管你是哪个年龄段,每天走1个小时,运动步数达步,这样最安全有效。
2.形式多样化
另外,多样化的运动形式更能促进健康,除了走路之外,平时可以做做瑜伽、游泳、打球,运动强度大,对身体也更有益。
3.保持正确姿势
即使是简单的步行,也要步态正确。医生提醒,步行时要全身放松,挺直身躯,大步向前走,走时脚后跟先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