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滑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乔七七一出生就没了妈妈,爸爸不养他,他却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www.t52mall.com/Search.asp?Keyword=%C8%AB%B9%FA%B0%D7%F1%B0%B7%E7%C8%A8%CD%FE%D2%BD%D4%BA

文:萱小蕾、芝麻狐

图:网络

01小七没有妈妈,但他有个好表哥

《乔家的儿女》中,乔七七刚生下来,母亲就大出血去世了。

父亲半求半讹地让孩子的二姨照看,说孩子在他这里怕也是活不下去,好歹看在她死去姐姐的面子上帮着带一下。

看起来,他是不幸的,没了妈妈,爸爸还不管他,可是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拥有好表哥齐唯民。

二姨虽然没有工作,但也得照顾自己家的三个孩子,对小七的看护难免有疏忽。

原著中写,有次小七拉肚子,医院看了、偏方也用了,就是不见效。

还是表哥齐唯民发现,小七的奶瓶上有黄色污渍,劝二姨要洗烫消毒。

二姨不满意地嘟囔:“水不要钱?火不要钱?”

在齐唯民的坚持下,二姨才开始给小七的用具洗烫,这个拉肚子的毛病才慢慢好转。

小七到二姨家时,齐唯民才十二岁。

作为家里的老大,他自小就帮着母亲做家务带弟弟妹妹。

对小七,齐唯民分外怜惜,没事就背着抱着护着。

小七牙牙学语,第一声就是叫“哥”。

有次他生腿病,痛得不能走路,医院看,说是得了小儿麻痹症,二姨借口把他送回乔家。

齐唯民打听到有个大夫是看腿病的专家,背着小七去找他。

大夫看了说小七的腿没事,是滑膜炎,休息一周就会好。

齐唯民才安了心,又激动地感谢大夫,还说以后一定要报答这位大夫……

02小时候照顾,大了还是护着

二姨夫病故,二姨找了个打扫街道的工作,齐唯民替母亲扫地,小七也拖了小扫把尾巴一样跟着哥哥。

小七黑黑的大眼睛,乖巧可爱,对学习却没兴趣,课堂上常常神游八方。

齐唯民给他补课、调学校,都不起效。小七功课不见起色,毫无意外地没有考上高中,齐唯民又安排他去读夜高。

这时他也因为工作关系,被调到离家很远的乡下。

没了这个哥哥的护佑,七七像掉了魂一样无助,一个人茫然又忧伤地活着。

结果这忧郁劲又招来许多喜欢,使得他早早步入男女关系。

原著中这样描写他:“步入青年的七七,长得越发地好,眉间一抹忧郁,让他显得别样的动人,结结实实地吸引了一堆小姑娘。”

这些小姑娘中,就有杨玲子,她大胆跟七七交往,带他回她家,很快就有了他的孩子。

十八岁的乔七七茫然地无措地升级成了父亲。

待齐唯民得知这个消息后,七七已经结了婚。

看到七七懊悔的样子,齐唯民原谅了他,说年轻人犯错是需要得到原谅的。

七七在杨玲子父亲的厂子里帮忙,在家带孩子,他是软糯又好脾气地,遇到解决不了事情,还是第一个要去找齐唯民求帮助。

于是齐唯民又出钱帮他开游戏厅。

杨玲子整天不着家地在外面玩,好看的乔七七已经留不住她的心,她最终还是抛弃孩子和丈夫出走了。

03为了七七,表哥放弃了很多机会

齐唯民虽然只是乔七七的表哥,但他像一个“小爸爸”一样,从小就不离他左右,一直用心照顾呵护着他。

本来齐唯民高考时作为文科状元、可以到清华求学,但他舍不得离开乔七七,选择就读本地大学。

读研时也是可以选择到更好的地方,他还是因为七七留在了本地。

用他爱人的话说,齐唯民一直“舍不得”放手乔七七,恨不能手拉着手带他过以后的生活。

正因为齐唯民照顾得太周到,乔七七便一直像个长不大的孩子,遇到难事只想躲起来。

他越是不能面对,也就越“不得不”面对更多更大麻烦。

所以齐唯民对乔七七的好,一面很感人,一面又不全然正确。

就像如今的家长对待孩子,总认为孩子不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总要提前为他做好一切事情。

小到吃饭穿衣、大到考学选专业、找工作、相亲结婚,都要费心费力地插手管一管。

在他们的眼里,孩子永远是那个需要帮助的孩子,如果不管,他们一定做不好自己的事情。

而孩子也因为有人事事操心,养成了对自己的事情都漠不关心或听之任之的态度。

但生活中总有许多事,还得孩子独自去面对、家长不可能寸步不离,事无巨细。

当他们遇到需要自己处理的事情时,才发现什么都不会。

而那时,家长也许力不从心、也许鞭长莫及,不能及时给予帮助,孩子便要承受更大的考验和慌乱。

04陪伴一个人成长时,要适当放手

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还是早一点教他们独立。

慢慢放开手,让他们一点点去面对世界,去一点点成长。

那样反倒能避免某一天突然放手、他们却一点面对生活的经验都没有。

这需要一个逐渐放手的过程,不能一开始手握得很紧,后来又不得不一下子放开。

要从小给孩子锻炼和成长的机会,要从小教会他们一点点独立处理问题。

要不然,他们一直都没有能力和经验去化解危机,也不懂如何解决问题,从而遇事灰心丧气或无法面对。

成长是两方面的,家长要学会放手,孩子要学会独立。

没有谁能陪伴谁一辈子,一个人迟早要学会面对自己的处境和人生。

那么不如早一点给他们这个机会,早一点给他们这个空间和自由。

陪伴一个人成长,不是事无巨细地关爱,而是适当放手,适当旁观。

同时又默默在他背后支持他和保护他,提醒他,这样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才是正确的方向和路线。

作者简介:一个对文字有敬畏的写作者,愿能看清这人间冷暖悲欢、辨出真假是非。再以文字为舞、舞出给你启发和温暖的只言片语。若有困扰、可发私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