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青少年踝关节扭伤是骨科急诊较为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儿童医学中心骨科急诊接诊的外伤的患儿中踝关节扭伤约占20%-30%。由于儿童平衡性不如成人,参加剧烈运动或上下楼梯时极易失去平衡摔倒进而扭伤脚踝。踝关节扭伤后往往出现肿胀、疼痛,不能下地走路。急诊摄片后,医生说孩子踝关节没有骨折,但是韧带损伤的很严重,需要打石膏固定4-6周左右。家长们经常一脸疑惑:我孩子只是扭了一下,拍片没有骨折,为什么也要打石膏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踝关节的解剖
踝关节(anklejoint),作为人体最重要的负重关节,在行走、站立、跑跳等活动中,均承受很大的负荷。踝关节由骨性结构和软组织结构组成,在急诊我们通常以门和铰链的关系来解释踝关节的组成。骨性结构,称为门,韧带结构为门上的铰链。踝关节的骨性结构由胫骨、距骨和腓骨组成。踝关节的主要韧带包括内侧韧带、外侧韧带、下胫腓韧带。
踝关节的稳定性因素包括骨、韧带、肌力及重力等。
踝关节扭伤后会导致踝关节不稳定
踝关节扭伤相当于门是完好的,铰链坏了,这个门也是不能正常工作的。踝关节损伤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容易造成局部韧带组织不能完全愈合,会严重破坏踝关节的稳定性。踝关节不稳容易导致踝关节再次损伤,长期反复的踝关节损伤就会形成慢性踝关节不稳。据统计,有1/3的踝关节扭伤会发展成为慢性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损伤常见于活动时扭伤或者过度疲劳引起。其中,踝关节损伤中最为常见的是韧带损伤,约占踝关节损伤的3/4。由于足内翻引起的外侧韧带损伤占97%左右,由于足外翻引起的内侧韧带损伤占3%左右。踝关节不稳最常见的病因系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踝关节损伤的修复过程
踝关节扭伤后韧带的修复需要4-6周时间,这一过程需要小腿管型石膏或支具的外固定保护。因为在这个时间内,韧带的成纤维细胞聚集在损伤部位形成胶原纤维,在石膏或支具的保护下可以防止损伤部位的胶原纤维断裂或移位。如果在修复期没有做到充分的制动和休息,会导致踝关节韧带的松弛,踝关节稳定性降低,进而发生习惯性扭伤。
踝关节扭伤后应如何紧急处理?
发生踝关节损伤时应避免用患肢负重行走,医院就诊之前可以采取“RICE”救护办法:
R代表休息:严重的踝关节扭伤患者,可伴有软组织撕裂甚至骨折。对这类患者进行救护时,可先用夹板将其扭伤的踝关节固定,叮嘱受伤者不要随意走动,也不要对扭伤部位进行按摩、扭转和牵拉,以免进一步加重关节的损伤。
I代表冰敷:对扭伤的踝关节处可用冰块或冷毛巾覆盖10余分钟。这样有利于消除患处的疼痛、肿胀和肌肉痉挛。
C代表压迫:医院的路途较远,可用弹性绷带对患者的扭伤部位进行包扎,这样可避免扭伤部位发生内出血,但不要包扎得过紧,以免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
E代表抬高:将肢抬高,高于心脏位置,增加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促进恢复。
医院后,在医生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摄片后判断踝关节扭伤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合并骨折,再予以个性化的治疗。
石膏的作用
对于没有骨折的扭伤,可予以小腿管型石膏固定6周左右。石膏可以固定踝关节于功能位,限制其活动,给予韧带组织的恢复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防止损伤部位的胶原纤维再次断裂。而且石膏固定后限制了活动,还有利于消肿、止痛等作用。
如果不予以石膏固定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不打石膏,踝关节的反复活动会影响软组织的修复,不排除以后遗留慢性疼痛、创伤性关节炎,习惯性扭伤,创伤性滑膜炎,距骨坏死等后遗症。石膏固定不一定能完全避免上述并发症,但可以将发生此类并发症的概率降低。
石膏固定后的注意事项
石膏固定后应抬高患肢,加速血液回流,防止肿胀。因为持续性的肿胀会造成石膏固定相对过紧,严重者会发生远端组织缺血、骨筋膜室综合征、神经损伤等,医院调整石膏松紧度。一般来说,在石膏固定后,应该根医院做检查,如果出现石膏松紧不合适要及时更换,重新打石膏。
踝关节扭伤后如何康复?
踝关节扭伤后的康复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降低踝关节再次受伤的几率。如果踝关节韧带损伤没有完全的恢复,那么可能就会出现踝关节失稳、反复扭伤、慢性疼痛,最终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由于石膏固定后踝关节会出现一过性的僵硬,因此在石膏拆除后应进行踝关节灵活度、活动范围及力量的训练,循序渐进的恢复负重行走,功能康复及力量练习,最终可以恢复正常的运动,如:篮球、足球、长跑等。
总之,踝关节扭伤后应予以高度重视,即便没有骨折,单纯的韧带损伤也需要充分的制动和休息。石膏固定制动虽然会带来短暂的难过和不便,但却是修补韧带很好很经济的方法,可以更好的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