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9
封面新闻记者钟晓璐
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张标识牌,为更好地“零距离”服务社区居民,自贡市自流井区公安分局的詹佳玲近日创新了自贡市首个“移动警务站”,将自己的办公场所“搬”到了居民的家门口。
这位54岁的社区民警,自年加入新街派出所33年来,从未挪坑。科技日新月异,但詹佳玲始终认为,腿勤、嘴勤、面对面交流,才是社区民警开展工作的“不二法宝”。
增援同事落下残疾拖着伤腿下河救人
不仔细看,没人看出詹佳玲左腿的异常。年6月,詹佳玲从警第一个年头,派出所副所长涂明星在十字口进行盘查时发现一两轮摩托车形迹可疑,涂所长骑车追击时,摔倒在骑坳井小河沟里。
前往增援的过程中,詹佳玲在桐梓坳柏子山摔倒,伤及膝盖,到医院简单处理伤情后,他回所上继续工作。半年后伤情加重,不得不住院治疗,确诊为膝关节滑膜炎,通过手术治疗后造成左膝关节残废(左膝关节弯曲受限),上下坡、上下楼时只能直立行走。
30多年来,詹佳玲用伤腿丈量了新街派出所辖区内的每一寸土地。一个单元究竟有多少住户、多少商铺、多少租户,他都了然于胸。
他曾先后负责过解放东路居委会、解放中路居委会、石塔上居委会、后山坡居委、新街居委会、芦厂坝居委会、白节滩居委会、张家坨居委会,以及现在的龙凤山社区。
数次直面持刀吸*人员、持枪歹徒,也曾大冬天跳入河水救人,詹佳玲说:“我这33年工作默默无闻,平平淡淡。”他左边眉骨上留有32年前处置群殴事件的伤疤,左臂上17年前被精神病患者咬伤的疤痕依稀可见。
年12月19日晚上,詹佳玲和同事在值班巡逻经过十字口滨江路时,发现河边有人呼救,停车来到河边观察,发现河中间有一落水者漂浮在水里,三人立即展开营救。
詹佳玲脱下棉衣秋裤,赤身系上救生绳,准备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不料绳子突然断了,詹佳玲继续向河中间游去,经过10几分钟的努力将落水者营救上岸。
零距离服务社区居民“摆摊儿”民警上线
从事社区民警多年来,如何跟社区居民打成一片,詹佳玲有很多自己的“小窍门”。
虽然并没有住在附近,但几十年来,詹佳玲坚持,只要社区商铺有的东西,他都在社区够买。“有些小店本来生意就不好,照顾一下生意,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大家一来二去就熟络起来。”詹佳玲说。
“詹警官……詹公安……”跟着詹佳玲走在街道上,打招呼从街头打到街尾。“不管科技怎么发达,都需要面对面沟通,这种亲切感比手机屏幕强十倍。”
今年7月28日早上7点,自由路的赵大爷给打来了“喂,你是詹公安吗?你快来帮帮我,我和老伴被反锁在家里出不来了!”接到电话后,詹佳玲急匆匆出门了。
到了赵大爷家门口,詹佳玲试着用铁棒撬开门,但门锁根本撬不开,情急之下,把情况汇报给新街派出所负责人罗庆锋。没多久,罗庆锋带着开锁匠赶来,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门终于打开了。
这时赵大爷的老伴激动不已:“家里的门锁已经很多年没换了,我们老俩儿口被关了一晚上,女儿在外地,邻居又没人,要不是詹警官,不晓得要关到什么时候”。
多年的社区工作,詹佳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今年7月,他创立了自贡市首个“移动警务站”,将自己的办公场所“搬”到了小区、校门口、街道口。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张标识牌就是一个“移动警务站”。
移动警务站主要负责向群众解释户口、身份证等证件的办理流程。同时提供“上门服务”,主要包括为残疾人、腿脚不便的老年人上门进行照片采集,再将照片传给户籍、民*等部门进行证件办理,办理完成后,将证件送“货”上门。“大家看到周围随时有警察,也会觉得更加安心。”
记者了解到,移动警务站运行至今化解邻里纠纷3起,服务居民39起,接受咨询数百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