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滑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个年龄段膝关节承受的压力不同,该如何保 [复制链接]

1#

许学猛,国家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及博士后合作导师,“肌骨同治”学术流派创始人,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专项中医优势病种突破项目膝骨关节炎项目负责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特色疗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委员、脊柱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攻方向为中医药防治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科学研究,擅长诊治颈椎病、肩背痛、腰腿痛、四肢骨关节病、骨质增生症、骨质疏松症以及风湿性、类风湿性、痛风性关节炎等;创立了“骨筋肉并重特色诊疗”的专科学术思想,形成了六大特色治疗方法。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周日全天

出诊地点:名医特诊室1室(门诊综合楼3楼)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属于铰链关节,它是我们身上少数只能往一个方向运动的关节。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

膝关节也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正常人的膝关节平均可承重35公斤。承受重量越多,关节软骨磨损的机率也越大,肌腱也容易受伤,膝关节退化较快。

膝盖负重倍数如下:

1.躺下来的时候,膝盖的负重几乎是0。

2.站起来和走路的时候,膝盖负重大约是体重的1~2倍。

3.上下坡或上下阶梯的时候,大约是3~4倍。

4.跑步时,大约是4倍。

5.打球时,大约是6倍。

6.蹲和跪时,大约是8倍。

例如:一个体重50kg的人,每上一个台阶,膝盖约要承受kg的重量。(50*4倍)

膝关节质有15年的最好状态15岁以前

膝关节处于发育阶段,青春期的生长痛多发在膝关节附近。

15岁~30岁

膝关节处于“完美状态”,运作起来可以说是不知疲倦。只要不破坏到膝关节组织,基本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30岁~40岁

髌骨软骨产生了早期轻度磨损,会出现一次脆弱期,出现短期的膝关节酸痛,持续几个星期到几个月,有的人甚至觉察不到。髌骨软骨是人体膝关节内一层3~5毫米厚的透明软骨,可以为膝关节起到缓冲作用。

但由于髌骨软骨没有神经分布,所以在全层磨损前只会在脆弱期拉响一次“预警信号”,这段时期内要避免剧烈运动。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对膝关节的使用不能再随心所欲。

40岁~50岁

走远路之后,膝关节内侧容易出现酸痛,用手轻揉之后会缓解。

人体的60%体重由膝关节内侧支撑,因此内侧半月板的退变发生也比较早。又因为半月板上有神经分布,在退变过程中人可以感受到酸痛。这就提醒人们:该开始保养关节了。

50岁以上

膝关节会感觉到明显疼痛,这是因为髌骨软骨的“使用寿命”已到,软骨全层磨损,关节炎已经产生。

这时候应该节约使用关节,减少剧烈运动,尤其是上下楼梯和爬山,必要时可以使用拐杖来减轻膝关节承受的压力。

中老年人膝痛的原因

人到中年以后,膝关节的肌腱、韧带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腔的滑液分泌减少,关节骨面长期摩擦形成骨质磨损,关节周围组织由于炎症等原因易发生纤维粘连,所以老年人常会感到膝关节发僵。

活动时会发出“咔嗒”的弹响声或摩擦声,在受凉或过度活动时会诱发疼痛、肿胀、关节腔积液,严重的还会使老年人关节畸形,形成残疾。

具体来讲,造成中老年人膝痛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慢性滑膜炎:

表现为膝关节出现慢性疼痛和肿胀。查体可见滑膜积液、滑膜肥厚。

2髌骨偏移:

活动后膝关节酸痛无力,休息后好转,半蹲时疼痛。

3膝关节内游离体:

患者腿打软或有关节卡住感,髌下有摩擦音。

4髌前滑囊炎:

曾有外伤史,引起髌前疼痛,查体局部有压痛。

5骨关节病:

久坐或久蹲后起立、上下楼时,关节疼痛明显,休息后缓解。

6假性痛风:

男性患者多,好发于膝关节。发作时肿胀疼痛、皮温高、功能受限。X线片表现半月板、关节软骨面钙化。

膝关节保健训练

通过适当的肌肉力量、稳定性训练就能对膝关节起到预防保健作用:

01

坐位抬腿

患者端坐位,目视前方,双手放于身体两侧,然后患侧下肢抬起离开凳子,保持足背伸及收缩股四头肌,每天反复训练,抬腿时间持续延长,以患者耐受为度,目标是一次性抬腿至7分钟。

02

靠墙静蹲

患者双足与肩同宽分开站立,足后跟距离墙面30cm左右,使小腿垂直站立于地面,同时使腰骶部紧贴墙面,每次训练时间持续延长以患者耐受为度,靠墙静蹲可以锻炼膝关节稳定性,增强膝周肌肉力量。

03

支撑练习

平躺于地,膝盖弯屈,双脚分开,与臀部同宽,手臂放在两侧。缓慢抬起髋部,平稳离开地面,然后缓缓放下。反复练习,以患者耐受为度。

04

踢腿运动

患者端坐位,目视前方,双手放于身体两侧,然后抬起患侧下肢,保持足背伸及收缩股四头肌的同时,反复进行“屈曲-伸直”锻炼,屈曲时膝关节处于45°。

本文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及时联系删除。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