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滑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髋膝文献精译荟萃第85期 [复制链接]

1#

本期目录:

1、活动平台假体全膝置换术后膝过伸的危险因素及与临床效果的关系

2、更好的证据证明髋臼侧发育不良会导致骨关节炎

3、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正常矫正与过度矫正术后临床和影像学结果的比较

4、髋关节动态超声能否可准确地评估股骨头前移?

5、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骨盆前平面(APP)角与解剖学骨盆倾斜度(PT)和髋臼形态的相关性:横断面研究

6、患有髂胫束综合征的长跑运动员的髋关节外展肌无力

7、关于学步后DDH患儿髋臼和股骨颈前倾的研究

8、悬崖征:髋关节不稳的一项新影像学特征

9、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表现为股骨头骨骺滑脱

第一部分:关节置换及保膝相关文献

文献1

活动平台假体全膝置换术后膝过伸的

危险因素及与临床效果的关系

译者:张轶超

介绍:评估活动平台假体全膝置换术(TKA)后膝过伸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以及其临床预后。

材料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了例初次全膝置换患者,平均随访5年。评估了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影像学指标(包括后髁的偏心距PCO,股骨和胫骨的后倾角以及两者间的夹角)。所有病例被分为两组:第1组术后无膝过伸;第二组术后有膝过伸。当在末次随访时用量角器测量存在5°以上的过伸就被认为是存在术后过伸。采用逻辑和线性回归分析来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有43膝(11.1%)在末次随访时存在膝关节过伸。尽管第二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第一组差,但总体的临床效果两组间却没有明显差异。术后影像学中PCO(第一组比第二组;?0.2mm±3.8比?2.4mm±3.0,p=0.)、股骨远端截骨面的后倾角(?9.1°±2.1比?12.1°±1.7,p0.)及股骨-胫骨后倾角间的夹角(0.3°±4.5比?3.6°±3.9,p0.)有统计学差异,其它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CO[优势比(OR)0.86,p=0.]、后倾角夹角(OR0.,p=0.)及术前股骨-胫骨机械轴夹角(OR1.09,p=0.)的差异与术后膝关节过伸存在相关性。

结论:尽管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但在中期随访时发现活动平台假体的TKA出现超过5°的膝关节过伸时,功能预后较差。我们术中要尽量保持后髁的偏心距,同时避免股骨和胫骨截骨面不平行造成的术后膝关节过伸与功能欠佳。

A、在影像学上测量股骨后髁偏心距(PCO)。即股骨后髁最高点到股骨后皮质延长线的垂直距离。B、胫骨后倾角(a)即胫骨假体下表面和胫骨解剖轴线垂线之间的夹角;股骨后倾角(b)股骨假体远端内侧面与股骨解剖轴垂线间的夹角。

Riskfactorsofhyperextensionanditsrelationshipwiththeclinicalout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