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治疗好么 http://m.39.net/baidianfeng/qzzt/bdfnzhm/病史
男,30岁,10年前打球时右膝受伤后出现关节肿痛,未行治疗,后关节肿痛反复,两周前疼痛加重。
影像学表现
CT
DR
MRI
PD压脂矢状位
T1矢状位
PD压脂冠状位
PD压脂横断位
编辑/校对:管文婷/赵振
诊断结果:右膝创伤性关节炎
平片和CT示:
右膝胫骨髁间隆突、胫骨平台及髌骨后缘可见骨质增生影,部分关节面硬化,关节囊周围见多个游离副骨影,髌上囊及髌下脂肪垫混浊。
创伤性关节炎
概述
创伤性关节炎又称外伤性关节炎、损伤性骨关节炎。它是由创伤引起的以关节软骨的退化变性和继发的软骨增生、骨化为主要病理变化。以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多发于创伤后、承重失衡及活动负重过度的关节。
影像学表现
X线:骨折或关节急性损伤过后,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当受伤关节形成退行性变化时,将显示关节间隙变窄,骨端硬化,关节边缘部骨赘形成,关节内可能有游离体。还可因骨端生长发育障碍,或骨、关节损伤后而遗留肢体畸形,有时合并关节周围软组织内钙化或骨化。
CT:CT的密度分辨力明显优于X射线平片,更有利于明确关节及软组织病变的大小、范围和密度变化,以及骨病向毗邻组织的侵袭。
MRI:可观察软组织及软骨病变的范围及内部结构。
诊断
1.有慢性积累性关节损伤或明显外伤史,发病过程缓慢。
2.早期受累关节酸痛,运动僵硬感,活动后好转,但过劳后症状又加重。
3.后期关节疼痛与活动有关,活动时可出现粗糙摩擦感,可出现关节交锁或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
4.影像学表现,可见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关节面硬化关节边缘有程度不等骨刺形成。晚期可出现关节面不整,骨端变形,关节内有游离体。
鉴别诊断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X线:关节囊肿胀,以髌上囊肿胀为甚,骨密度略高于正常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块、骨质侵袭,可见囊变、硬化边;关节间隙正常;无骨质疏松。
CT:对于显示关节软组织肿块、关节囊增厚、肿胀及微小的骨质侵蚀方面较X线平片敏感。
MR:特异性表现:滑膜明显增厚,呈“海绵垫样”,增生的滑膜相互融合形成的绒毛结节呈“苔藓状”“菜花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其中混杂斑点状及结节状长T1短T2低信号影(绒毛结节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易反复出血致含铁血*素沉着,含铁血*素结节表现为明显双低信号),可伴有髌上囊及腘窝的关节积液。
滑膜软骨瘤:
无相邻关节面骨质破坏,滑膜增厚不明显,关节内外可见游离体伴钙化,无特征性的含铁血*素低T2信号。
滑膜肉瘤:
多发于四肢大关节,以膝关节多见,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块,累及骨质表现为侵蚀性、溶骨性骨破坏.边缘无硬化,邻近病变的正常骨质常出现骨质疏松,可出现骨膜反应,肿块内可见散在钙化。MRI常呈混杂信号,T2出现“三重信号征”。但无含铁血*素沉着,无弥漫性滑膜增厚。
类风湿性关节炎:
好发于四肢小关节,常呈对称性发病,女性多见,具有明确的病史,类风湿因子阳性,关节梭形肿胀,X线表现为骨质疏松和关节面的虫蚀样破坏,关节间隙变窄为首要表现,关节面下亦可见小囊变,但一般无硬化边。甚至晚期发生关节纤维化或骨性强直。关节内无软组织肿块及含铁血*素沉着。
滑膜炎:
滑膜增厚较均匀,仅仅局限在关节腔内。
痛风性关节炎:
男性多见,好发于手足小关节,尤以第一跖趾关节最多,X线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内可见密度略高的痛风结节,凿孔样骨质破坏,周围骨质正常。
关节结核:
关节间隙窄,骨质疏松,关节边缘破坏,缺损区边缘硬化较轻,死骨、钙化多见。常伴全身症状,累及关节非承重关节面,滑膜内无含铁血*素沉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