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在不同的年龄会发生不同的毛病,父母应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对的足部问题。现在让我们研究一个不容忽视的成长期之脚患,就是青少年可能出现的足部毛病。
骨骼系统的成长,在青少年期尤其重要。由于青少年正踏入中学之际,除了从学校学会的知识变得更繁多外,他们还参加更多的课外活动、更多的户外运动及社交活动,所以在智能上、体能上都面对着不同程度的锻炼。
随着在学科上的转变外,同学的身体亦恰巧达到在成长过程中转变得最快的阶段。就是在参与这些活动时,特别在剧烈运动中,体能及骨骼必须配合,才能使青少年发挥他们的青春火花。至于支撑着他们全身的脚部,理应有健康的发展才可应付不同的新挑战。
在发展中的青少年,他们必须要多加留意足腿的成长,否则脚部可能会患上大脚趾外翻症、痉挛性扁平足、脚部外生骨赘及奥斯戈德氏病等病症。
大脚趾外翻
大脚趾外翻会经常影响成长中的青少年,特别多发生在女孩子的脚部上。此症的起因是由于子女急速的成长和受到遗传的影响而开始变形的过程。由于成长中女孩子的双脚急速的长大,远远快过换去紧密的旧鞋袜,细小的鞋履往往压迫着大脚趾,令到大脚趾开始轻微向外翻的倾向。部分大脚趾外翻症个案是由于遗传的影响,孩子的第一块跖骨长得比较短而轻微向内翻,亦会令到大脚趾有向外翻的倾向。
当变形的过程开始了,脚趾向外翻慢慢压向其他的脚趾,而第一块跖骨的前端则迫向内侧的鞋履,身体为了减轻第一块跖骨的压迫感,相继开展保护工程,形成趾黏液囊肿大(Bunion)及发炎。当黏液囊愈大时,患者会感觉愈痛,而该处原本软滑的皮肤,则变成硬皮。医治大脚趾外翻症是不一定需要作外科手术,我们只需为患者包扎,矫正脚趾回复正确的位置,并且提供一对宽敞而具软垫的矫形鞋,使患者穿上6至8星期,令到受影响的部分,既免除压力亦受到保护。
扁平足
这痉挛性或腓骨肌性平足(僵硬性平足):本症多见于青春期,其特征为足疼,腓骨肌紧张或痉挛和足外翻畸形。
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包括跟舟间的完全的和不完全的骨桥、距跟和跟骰之间的骨栏和直立距,舟骨的发育异常或付舟骨。病变主要在距舟关节,距骨头发育不良,距骨头、颈短小是其主要原因。后天因素可屈性平足发生的跗间关节的退变性关节炎,其次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非特异性关节滑膜炎、损伤等引起。对有扁平足的体征和站立或行走时足部疼痛、跟骨外翻、距舟关节或足底内侧处压疼、足部活动明显受限、X线上有距舟关节退变性关节炎改变、跗骨桥、付舟骨或距骨头发育异常等情况,并排除结核、肿瘤等情况称之为平足症。
脚部外生骨赘
我们的脚部若受到压力时,很容易长有外生骨赘,如果生长的位置不当,便会影响脚部的正常运作。以下将会介绍读者五处常见生长外生骨赘的位置,这些骨赘可能影响青少年的脚部运作。
·第一块跖骨的前端外生骨赘:这处的外生骨赘位于第一块跖骨的前端旁,令到该处凸出。普遍与大脚趾外翻症状一同出现。
·跟骨外生骨赘:长于跟骨后方接近跟腱的末端,由于这块骨赘于脚踝后端凸出,使患者不容易穿鞋
·楔骨外生骨赘:长于脚背位于第一及第二楔骨之间,由于这块骨赘于脚背后端凸出,同样亦影响患者不容易穿鞋。
·第五块跖骨的前端外生骨赘:位于第五块跖骨的前端旁,它会直接影响小脚趾向内翻。
·第五块跖骨的近端外生骨赘:最后的外生骨赘是生于第五块跖骨的近端旁。该处会容易受压迫亦同样会影响患者不容易穿鞋。
奥斯戈德氏
奥斯戈德氏病是一种发育障碍的病症,导致胫骨粗隆附近的部位引起发炎及痛楚。一般而言,这是一个青少年常见的下肢毛病,发生介乎于10至15岁参与剧烈运动的青少年。
由于成长中的子女的双腿急速的长大,胫骨长度增长远远快过膝盖附近的肌肉,于是乎肌肉拉紧,最后扯着紧贴胫骨粗隆,青少年就会感到痛楚于膝盖内侧下部。如果子女突然投诉膝盖附近位置感觉痛楚,父母不能掉以轻心,除了寻求医疗协助外,应立即使子女有充分休息,暂停剧烈运动,并且不要作膝盖屈曲的活动,可以包扎患处,这样会支持伤患的膝盖,使用超声波的物理治疗会对血液循环有助。
总结
在生长过程中,青少年身体的转变是变化得最快的时期。作为父母应小心注意他们的转变,并且随时协助自己的子女;不要再用旧的衫裤鞋袜,因为细小的衣物会压迫子女正在成长的身躯,所以父母应准备随时更换大一点的鞋袜、大一点的衫裤给他们使用,给子女一个健康长大的环境。如果青少年的身体能够健康地成长,他们的体魄一定会更强壮。